欢迎访问东莞市水务行业协会网站!

文章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华北地下水超采怎么治?新方案值得期待

发布时间:2019-03-13 阅读次数:1676

       生态环境方面欠的债,早还早主动。日前,水利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华北地区就出现地下水超采现象,累积了数十年的问题,治理难度可想而知。”中国水科院副院长王建华10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在王建华看来,《方案》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首次提出的大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将有力保障相关举措在整个华北地区的落地实施,最终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目标;此外,还将为全球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中国样本。

  目前距离采补平衡仍有缺口

  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是《方案》提出的目标之一。据测算,自70年代大规模开始机井灌溉以来,华北地区地下水储存量已累计亏损约1800亿立方米。除浅层地下水超采外,补给条件较差的深层地下水超采更为严重。

  以河北为例,超采治理之前,当地年均超采地下水60亿—70亿立方米。2014年,国家启动实施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通过3年试点,河北地下水超采量减少近一半,但目前距离采补平衡仍有30多亿立方米的缺口。”王建华说道。

  “先天不足”也是华北地下水超采治理面临的现实瓶颈。华北是我国人均水资源量最少的地区。有研究表明,按照超采治理前的地下水开采强度,京津冀地区降水需达748毫米时,才能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而当地多年平均实际降雨量仅540毫米。

  在王建华看来,华北地下水离采补平衡点还有相当距离。地下水超采的直接原因是开采量超过了补给量,但本质是区域经济社会水资源压力超过了其承载能力。华北地区不仅地下水严重超采,且河湖生态环境需水全面亏缺,属于系统性失衡问题。

  种植结构调整是关键

  有目标更要有行动。《方案》提出,重点推进“节”“控”“调”“管”等治理措施。王建华认为,强化节水是前提,禁采限采是保障,种植结构调整和外调水置换是关键,也最为迫切。

  事实上,华北地区整体用水效率已达到一个较高水平。2017年京津冀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约为10立方米,不仅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国际也已跻身先进行列。

  “该地区常规节水空间有限,且成本很高,因此,需要探索超常规路径和创新性技术方法。”王建华指出。

  京津冀三省市2017年用水总量248.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141.9亿立方米,占比57%,是地下水超采的主体,也是治理的重点。与此同时,华北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小麦生产。

  如何科学统筹和协调华北粮食生产和地下水开采目标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王建华强调,要按照中央确立的“以水定产”原则与要求,在节水充分挖潜和没有替代水源的地区,应根据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科学调减区域粮食生产指标,严格控制地下水灌溉面积和灌溉水量,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转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网站